重拳出击!网络谣言司法解释解读,守护网络清朗空间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8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日益扩大,为了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我国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本文将对《解释》进行解读,帮助大家了解如何打击网络谣言。
什么是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未经证实、具有虚假性、恶意性、煽动性的信息,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深等特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名誉,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1、明确了网络谣言的构成要件
《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侮辱、诬告陷害等犯罪行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以犯罪论处:
(1)捏造事实,散布谣言,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
(2)捏造事实,散布谣言,煽动他人实施暴力行为的;
(3)捏造事实,散布谣言,严重影响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的。
2、降低了入罪门槛
《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侮辱、诬告陷害等犯罪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当以犯罪论处,与以往相比,降低了入罪门槛,有利于打击网络谣言。
3、明确了管辖范围
《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侮辱、诬告陷害等犯罪行为,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发生地、犯罪结果发生地、被告人居住地、被告人追诉前居住地等。
4、严格追究刑事责任
《解释》强调,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侮辱、诬告陷害等犯罪行为的,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涉嫌犯罪的行为人,应当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网络谣言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1、危害
(1)扰乱社会秩序,引发社会恐慌;
(2)损害他人名誉,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3)误导公众,扭曲事实真相;
(4)影响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
2、防范措施
(1)提高自身法律意识,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2)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网民辨别谣言的能力;
(3)发现网络谣言,及时举报,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4)加强网络监管,依法打击网络谣言。
打击网络谣言是维护网络环境清朗的重要举措,通过《解释》的实施,将有助于严厉打击网络谣言,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素养,共同为网络环境的改善贡献力量。
发布于:2025-02-27,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